

作者: 李麦可
旅居中国20年, 对于两岸有许多深入浅出不同的观点, 虽然我不是文艺青年, 但是心中也有满腔热血和追求真理的理想, 希望能够透过博文的途径, 让两岸爱好文化旅游的朋友们能够透过文字, 旅游, 沟通, 和交流, 而更认识彼此, 从文化之中找到交流相处之道.
既然以文字形式, 文字就应该表达出真实, 虽然台湾有大量的媒体, 但是在杂乱混沌的资讯中, 往往也难以找出真相, 即便看起来自由, 但是过度开发的媒体在百花齐放的社会却渐渐地被”主流” 所掌握, 非主流就要透过不入流的管道, 静静地等待…被发掘.
随着台湾旅游对大陆民众的开放, 大量的游客抵达了台湾, 但是却没有对于台湾的日常生活带来如同香港一般的负面影响. 主要和两岸对于游客的人数, 和以旅行团的形式出入有关联. 大多数真正能够代表台湾文化的底蕴项目, 基本都不在旅行团的行程. 旅行团带领着大陆朋友走马看花, 逛街购物, 而日月潭和阿里山也最无法代表台湾的美. 因此, 现在开始, 我要掀开潘多拉的盒子, 一一地叙述台湾的美给所有对旅游,文化有兴趣的朋友.一本真实的文化地图即将呈现.
这个旅程就从最能够代表台湾文化的”小吃”开始了!
台湾最好的小吃往往不在夜市, 台湾真正好的小吃也不可能在中国或其他的国家呈现, 因为文化! 文化是无法复制的! 台湾许多好的小吃, 都以”專注”的形态呈现, 一般来说一家好吃的小吃, 基本只專注做几样菜肴, 少的可能只做2-3样, 多的不超过10样. 很少有呈现包山包海, 理出各种南北菜系. 同时,大多数好的小吃店, 也都是以父传子,子传孙的形式,世代交替着坚持的只做几道菜肴. 想想看如果一个人,过去30年只做一道菜肴, 并以此为生, 养家糊口, 这道菜肴能够不精湛吗? 这份文化能够像麦当劳一样大量复制吗? 朋友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许多小吃只有到台湾才能够吃到这份精髓, 为什么许多爱吃的台湾人愿意开车1-2个小时就为了去吃一样东西? 为什么许多台湾人下了飞机就直奔小吃店, 或者是非得吃完才上飞机, 只有在这片土地上才能够体验到这份文化.
许多的小店, 过去的半个世纪藏在街角, 躲在巷弄, 没有包厢, 没有店面, 没有窗户, 没有装修, 没有空调, 可能也不符合大家对卫生的标准. 还非得要按图索骥才能够找到, 同时还要找对时间, 否则许多人家, 早早收摊了, 或者还没开卖.
每个人对于好吃有绝对的主观, 我只能够从我生长的地方,历程来为各位介绍台湾我个人推荐的绝版美食.
大三元早餐店
宁波西街上靠中华路口
韭菜盒子, 蛋饼, 超浓豆浆, 咸浆, 这家店这四样东西是我吃过最美味的早餐之一, 如果就以这四样而言, 我还没有吃到比他们家好吃的.是我而使眷村的邻居, 老板原来是广东人, 来台湾后慢慢地做起早餐的生意,一晃眼也30多年了. 他们的韭菜盒子足足比一个大人的手掌还大, 老板坚持用最好的韭菜, 葱, 虾皮做出一个个大大的盒子, 蛋饼更是一绝, 其蛋饼以老面为底, 加了发粉, 葱, 油, 盐, 再外层再包覆一层未含发粉的面, 饼好后, 与蛋结合, 口感外硬内柔, 没有一般葱油饼的死硬, 分量十足. 豆浆更是我目前喝过最美味的人间玉液, 其浓稠和中国的”永和” 比, 国内的许多豆浆为了利润, 味道已经如同洗锅水了.而其豆浆浓稠无人能比. 一度以为有米磨于其中.我和老板讨论了几次, 老板说绝对没有米含在其中. 至今不知道这个豆浆是如何做出來的? 咸浆, 虾皮, 葱, 榨菜, 油条, 酱油, 醋, 为底, 豆浆入碗后, 浆默默地变成糊状的豆花.你只有亲自喝过才知道人间美味. 该店只有 6 -7个屋檐下的位子, 没有太多的情调, 同时每月的第三个星期一休息, 早上 10 点半以后,许多东西都会卖完, 所以客官请早.